一、基本情况
针对广西传统建筑行业亟须升级的产业需求,南宁职业技术大学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产业学院”)以区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为导向,政校行企深度融合,打造“一院三中心”建筑装配式技术服务协同创新平台,以国家教学名师及行业名师为引领,建设1个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解决区域建筑高新技术升级为目标,突破传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障碍,成为区域建筑业应用技术、服务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引领广西建筑产业的高新技术发展。南宁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广西景典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广西圣堡康顺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南宁贝尔佳金属结构有限公司等区内装配式龙头企业共建广西装配式产业学院,并于2021年获自治区级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立项。
二、主要措施
(一)名师引领,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构建了名师引领“四联动+四引领+四梯度+四步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加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理念引领、典型引领、行业引领、技术引领,打造“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四梯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形成目标量化、实施标准化、结果导向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对接产业,打造校企协作发展共同体
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深度把握国家“双高”专业群的建设契机,服务合作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同时,产业学院根据建筑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需求开展深化服务,校企共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中心,装配式装修研究中心、BIM 技术应用研究中心3个研究中心。根据教师专业特长组建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团队,有效解决企业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BIM工程设计、装配式建筑及装修技术、项目全周期BIM管理等领域技术难点。
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教师、学生实训基地,通过“双师型”模块化教学队伍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与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有效地将人才培养更好地与企业发展相契合,实现教师岗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双驱动,打造装配式建筑校企协同发展。
建筑装配式协同创新平台架构
(三)创新培育机制,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
依托产业学院,通过党政引领、平台建设、双向互聘、定向激励等多方面的机制建设,持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模式。通过积极对接国内先进的建筑产业发展目标,以满足校企双方发展需求为抓手,将提升“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融入产业学院建设全过程。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规范“双师型”教师发展路径,有效地将社会服务、实践教学、项目孵化等结合起来,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双师型”教师获得更多提升综合认知能力及技术素养的机会。根据建筑行业岗位技能、实践能力等变化的新要求,不断完善装配式产业学院“双师型”教师的学习制度、考核激励制度、聘任制度等,定期开展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评奖评优等挂钩,激发“双师型”教师的内生动力。
三、成果成效
(一)“双主体”育人模式持续深化
产业学院持续深化校企合作,践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装配式相关教材7部,其中4部获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校企协同开发教学资源库,在线资源量逐年增加,并着力打造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持续建设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有效提升了产业学院的建设内涵,并辐射引领了国内装配式产业学院建设。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目前,产业学院累计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120家,开展新技术培训69226人日,开展技术服务项目126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3922万元,技术服务满意度98%。有效指导企业实践生产,获得区级施工工法4项,实现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13项。
四、特色经验总结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把握平台优势,贴合建筑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秉承着“双师型”教师队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建设原则,深化校企合作,打通教科研到生产实践的“最后一公里”。通过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培养高地建设,践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了具有特色及影响力的产业学院建设实践模板。